半岛官网赞助荷兰国家队

  • 回顾“排雷英雄”杜富国,18年失去2眼2手荣获一等功,享受什么待遇?

  • 发布日期:2025-05-22 16:36    点击次数:89

201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特殊的军人让无数观众潸然泪下。他就是被誉为"排雷勇士"的杜富国,这位年轻的战士在执行任务时不幸失去了宝贵的双眼和双手,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坚毅与勇气。当镜头对准他那张坚毅的面庞时,现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许多人忍不住擦拭眼角的泪水。

在这个看似和平的年代,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为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而忙碌。然而有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依然全副武装,日复一日地穿行在险象环生的丛林地带。这些最可爱的人时刻面临着生死考验,每一次任务都可能成为生命的最后旅程,却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总是以最朴实的姿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很少引起外界过多关注,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用坚实的臂膀构筑起安全的屏障。正是这些平凡身影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他们就像无声的卫士,用青春和热血浇筑着和平的基石,却从不张扬自己的付出。

1991年初冬时节,在贵州湄潭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一个名叫杜富国的男孩呱呱坠地。生长在军人世家的他,自幼就受到外公军人气概的熏陶。那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兵,用一言一行在年幼的杜富国心中播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时光荏苒,2010年寒冬,刚满19岁的热血青年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当他郑重地穿上那身神圣的军装时,不仅圆了自己多年的夙愿,更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

作为家中的长子,杜富国从小就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不仅主动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分担父母繁重的家务劳动。这个懂事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格外乖巧,当得知儿子立志从军时,开明的父母毫不犹豫地给予了全力支持。

怀揣着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杜富国毅然奔赴云南边防。初到军营,老兵们就向他传授了"骡子精神"的优良传统。这位年轻战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种精神,无论多么艰苦的任务都抢着干,永远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虽然高中毕业就投身军旅,但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刻苦学习,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警言深深镌刻在心间。

在我国漫长的边境线上,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历史遗留雷区,这些隐蔽的杀伤性武器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以云南省麻栗坡县为例,当地村民李运忠向媒体透露,其祖父曾在村外的林间种植过一株茶树,但由于雷区威胁,整整三十年里家人都未曾敢踏足那片林地。

2006年的一个普通劳作日,李运忠在自家草果田作业时不慎触雷,随着一声巨响,他的右下肢瞬间被炸得血肉模糊。尽管这次意外使他丧失了主要劳动能力,但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仍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继续在这片危机四伏的土地上耕作。同村村民金良有着相似的悲惨遭遇,在一次田间劳作时也不幸触雷,导致双腿严重伤残。

在这片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上,居民们时刻活在恐惧的阴影中,连最平常的行走都要格外谨慎。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每一步都要再三确认安全,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发埋藏在地下的致命威胁。尤其令人揪心的是,一些顽皮的孩童不顾大人劝阻偷偷溜进丛林玩耍,而这样的冒险行为往往会导致悲剧发生,当爆炸声响起时,往往已经来不及施救。

不仅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笼罩在危险之中,连放牧这样的生产活动也充满风险。在边境地区的牧场,经常发生牲畜误入雷区的情况,但牧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根本不敢上前驱赶。一位化名"老陈"的村民讲述了他的悲惨遭遇:就在离家不足三百米的小山包上,他准备砍柴时不幸踩中了压发雷,永远失去了行走的能力。这场意外给老陈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始终无法释怀自己失去劳动能力的事实。虽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排雷行动,但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边境地带至今仍埋藏着数量惊人的地雷和未爆弹药。

在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当地村民长期生活在战争遗留物的阴影之下。这个以茶叶种植为主的瑶族村寨,拥有超过2万亩茶园资源,但令人揪心的是其中近8000亩优质茶园至今仍被埋设着大量未爆地雷。坝子村作为该乡的典型村寨,40余户人家在过去三十年间饱受战争遗留物的伤害,已造成6人因触雷身亡、8人因爆炸导致终身残疾的悲剧。

同样令人痛心的是麻栗坡县天保镇八里河村的情况,这个边境村寨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假肢和拐杖等辅助器具,更有部分村民体内至今仍残留着无法取出的弹片。在更靠近雷区的富宁县田蓬镇,存在着一个被称为"地雷村"的村落,该村87位村民累计缺失了9条腿。听闻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时,正在服役的杜富国深感痛心,他意识到在和平年代仍有同胞因战争遗留物而无法过上正常生活。因此当得知将开展第三次大规模扫雷行动时,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尽管个人力量有限,但杜富国坚信每排除一颗地雷就能为当地居民减少一分危险,这种守护百姓安全的使命让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扫雷工作。

在央视《国防故事》栏目中,杜富国的请战书内容首次公开。这份饱含深情的请战书里详细记录了他得知边境雷区村民的遭遇:10年内竟有3次被地雷炸伤的悲惨经历。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让杜富国彻夜难眠,内心深处不断回响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必须要去排除这些威胁百姓生命的地雷隐患"。

然而,递交请战书后的杜富国陷入了两难境地。平时与父母通话时,他都会如实告知工作安排,但这次面对如此高危的扫雷任务,是否该向年迈的父母坦白成了他心头重担。经过反复思量,他最终选择用善意的谎言安抚父母。电话中他依旧细心地询问双亲的健康状况,当被问及工作安排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到有任务在身,刻意回避了具体细节。作为专业扫雷兵,杜富国比谁都清楚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他实在不忍心让远在家乡的父母每日为他提心吊胆。

经过数十年的自然演变,埋藏在地下的地雷和各类未爆弹药已与盘根错节的树木根系融为一体。频繁的地壳运动和持续不断的地质变迁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这些危险的爆炸物位置发生不可预测的位移。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爆炸装置经过长期腐蚀和风化作用,内部结构已变得极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爆炸,对周边居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015年盛夏时节,杜富国主动请缨加入了我国在边境地区开展的第三轮大规模排雷任务。这支由400余名来自各部队精英组成的扫雷大队,肩负着保卫边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在漫长的排雷过程中,杜富国和战友们常常需要在一个任务区驻扎数月之久,只有确保每一寸土地都不再隐藏着任何爆炸物,他们才会转战下一个区域。当杜富国亲眼目睹当地村民因触雷而失去肢体、饱受创伤的面容时,他内心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必须彻底清除这片死亡地带,让边境百姓重获安全家园"的信念。

在西南边境执行排雷任务的36个月里,杜富国始终冲锋在最前线,他无数次穿越布满死亡陷阱的雷区,亲手排除各类未爆弹药超过2400枚,成功化解了20多起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爆炸隐患。这位排雷英雄用生命守护着边境百姓的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军人的使命担当。

2018年金秋十月,杜富国所在的扫雷分队转战至云南麻栗坡县坝子村雷场,这里正是村民李运忠等人世代居住的故土。当地百姓日日夜夜盼望着解放军排雷官兵的到来,当看到迷彩服的身影出现在山间时,村民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们知道,这片被战争阴影笼罩的土地即将重获新生,孩子们终于可以自由奔跑,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害怕触碰到致命的地雷。10月11日下午,排雷作业按计划展开,杜富国与战友艾岩组成攻坚小组,他们身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在荆棘密布的陡坡上谨慎前行。尽管前期爆破作业已经疏松了土壤,暴露出大量埋藏的地雷,但经验丰富的杜富国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艾岩则紧随其后,沿着班长留下的安全足迹提供支援。

刺耳的"滴滴"警报声骤然响起,杜富国的目光锁定在泥土中若隐若现的金属物体。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他立即辨认出这是一枚67式加重手榴弹,情况十分危急。按照标准作业流程,杜富国迅速拿起对讲机,准备向分队长详细报告现场情况,等待上级的具体指令。

作为团队中资历较深的排雷专家,分队长经过慎重考虑后,指示杜富国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排爆作业。站在一旁的艾岩听到这个安排后,立即迈步上前想要协助杜富国共同完成任务。然而杜富国坚决地摆了摆手,用他标志性的话语说道:"往后站,保持安全距离,这里交给我"。在排雷大队里,艾岩算是后来者,而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新队员必须跟随党员干部的脚步前进。杜富国不仅是这个传统的忠实践行者,更是始终冲锋在最前线,主动承担最危险的排雷任务。

这款经过特殊改装的强化版手榴弹具有惊人的破坏力,其爆炸威力远超常规型号数倍,安全系数极低极易发生意外。尽管艾岩内心充满担忧,但在杜富国坚定的命令下,他仍然选择服从指挥向后退去。

艾岩刚刚后撤不到三米距离,突然感到后背传来一阵灼热的气浪,伴随着巨大的冲击力将他整个人掀翻在地。沉重的防护头盔在冲击中飞了出去,他本能地抬起手臂护住面部,爆炸产生的巨大声响让他瞬间失去了听觉。当艾岩艰难地转头查看情况时,他震惊地发现平日里总是谈笑风生的战友已经倒在血泊之中。在后续接受央视专访时,艾岩痛苦地描述道,当时杜富国的脸正朝着自己的方向,虽然他明白应该立即报告班长并呼叫医疗支援,但在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他的大脑已经完全无法正常运转,所有的行动都只能依靠本能反应来完成。

一声巨响打破了扫雷现场的宁静,正在执行排雷任务的战友们都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声震住了。杜富国的班长迅速反应,他一边通过对讲机紧急命令所有队员立即停止作业,一边朝着爆炸发生的位置狂奔而去。

当班长赶到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怔住。杜富国倒在血泊中,双臂已经不见踪影,面部布满了触目惊心的伤口,眼部区域更是模糊一片。班长强忍震惊,立即呼叫医疗支援,指挥着战友们准备担架。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杜富国虽然伤势严重,但意识尚存,能够辨认出班长和战友艾岩的呼唤。在后续的电视采访中,杜富国回忆道,事发时他正在按照标准流程小心翼翼地清除手雷周围的泥土,突然就遭遇了爆炸。巨大的冲击力让他瞬间失去行动能力,全身麻木,但奇怪的是并没有感到疼痛,唯一能感知到的就是战友们焦急的呼喊声。

当杜富国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时,他的父母在深夜突然接到部队的电话通知,两人立即从遵义老家匆忙赶往医院。在此之前,这对朴实的父母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竟然在执行如此危险的扫雷任务,更没想到会接到这样的紧急通知。

在医院走廊里,杜富国的父母终于见到了部队领导。当他们得知儿子在排雷过程中遭遇爆炸,不仅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还正在生死边缘挣扎时,这对年迈的父母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接下来的72小时里,医疗团队为杜富国进行了五轮大型手术,最终将这个年轻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然而这位年仅27岁的排雷英雄永远失去了双手和视力,大腿部位更是留下了触目惊心的严重创伤。整整三天三夜,杜富国的父母守在重症监护室外寸步不离,内心充满自责与痛苦——他们竟然对儿子在边境执行如此高危的任务一无所知。

在杜富国受伤初期,为了帮助他保持心理平稳,部队领导、家人和医疗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后达成一致,决定暂时对他隐瞒真实的伤情状况。医护团队专门制定了多种心理疏导预案,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当杜富国状态趋于稳定后,这些精心准备的应对方案都没有派上用场。

爆炸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杜富国虽然身受重伤,但意识始终清醒。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排雷战士,他完全了解这种地雷的致命威力,心里很清楚自己的伤情不可能轻微。尽管如此,这位坚强的战士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在他看来能够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大的幸运。见到母亲因担忧而憔悴的面容时,他反而主动宽慰母亲要注意身体,提醒她家里还有很多事务需要照料。随着时间推移,杜富国的感人事迹被越来越多媒体报道,记者们都在确保不影响他休养的前提下进行采访。他的父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为孩子受伤感到心痛,但更为他感到自豪——在生死关头,杜富国用身体保护了战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杜富国的思绪始终无法离开那片尚未完成排雷任务的危险区域。按照原定任务时间表,他们的扫雷分队本应在十余天后完成这片区域的全面清理工作。每当连队的战友前来探望时,杜富国总会急切地询问雷区的进展情况,那双被纱布包裹着的双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作为长期并肩作战的战友,艾岩完全理解杜富国内心的牵挂——早在扫雷任务启动之初,杜富国就把自己的微信昵称改成了"雷神",这个充满责任感的称呼承载着他守护战友和群众安全的坚定信念。如今因伤被迫退出任务,他内心的失落与不甘可想而知。

战友们不断安慰杜富国不要担心后续工作,向他保证一定会圆满完成剩下的排雷任务。11月16日这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众多当地村民热切的目光中,数十名身穿防护服的排雷官兵以特殊的方式向这片土地致敬:他们手挽着手组成人墙,高唱着嘹亮的军歌,一步一步踏过这片曾经危机四伏的雷场。围观的村民们看着这支英勇的队伍从山脚稳步推进至山顶,在初冬的寒风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湛蓝的天空下猎猎作响。许多人不由自主地湿润了眼眶,这片被当地人称为"死亡地带"的土地,在排雷官兵们日复一日的汗水和付出中,终于褪去了死亡的阴影,重新成为可以自由行走的寻常土地。

当杜富国听闻这个喜讯时,内心涌动着难以抑制的喜悦。虽然他已经无法重返排雷前线,但那份用生命守护的使命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

这位英勇的战士被媒体广泛报道后,"排雷英雄"的光荣称号便与他紧紧相连。正是通过他的感人事迹,无数民众才真正认识到边防线上这群无私奉献的无名英雄。2018年深秋的11月18日,在鲜花与掌声中,杜富国被授予了象征最高荣誉的一等功勋章。军旅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等功要站着领取,二等功往往负伤获得,而一等功通常只能由亲属代领。"这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怎样的壮举才能配得上这份沉甸甸的殊荣?

根据现行奖励制度,对于在不同层级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将给予相应等级的功勋表彰。当个人在服务国家和人民方面表现较为突出时,通常会被授予三等功;若贡献更为显著并产生重要影响,则可能获得二等功;而一等功作为最高级别的荣誉,专门授予那些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产生深远影响的模范人物。

具体事例显示,2019年四川凉山森林火灾中英勇牺牲的27位消防官兵被追授了一等功;2020年夏季,战士王亮因成功营救落水群众而被授予一等功;2021年,新疆边防部队的陈祥榕、肖思远和王焯冉三位烈士同样被追记一等功。此外,排雷英雄杜富国不仅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称号,还在2019年7月31日由习近平主席亲自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这一崇高荣誉称号。

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赞誉,杜富国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反复强调,这些闪耀的荣誉奖章并非属于个人,而是整个排雷部队集体付出的见证。作为排雷大队的代表,他郑重地将这份荣誉归功于所有在危险环境中奋战的战友们,那些在排雷一线挥洒汗水、甚至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才是真正的功勋者。

在爆炸事故伤情得到初步控制后,杜富国被转送至重庆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接受系统治疗。由于体内残留的爆炸物碎片引发反复感染,他需要长期进行疤痕修复治疗。主治医生回忆道,在整个痛苦的疗程中,这位坚强的战士从未因疼痛而呻吟。即使经历上千次注射治疗,他仍然能以乐观的态度宽慰陪伴在侧的家人。康复期间,杜富国展现出惊人的毅力,不仅通过自学考取了贵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成人教育学位,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以自身经历激励残障群体,通过演讲传递正能量,帮助更多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与热情。

为确保这位英勇战士未来的生活品质,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完善的保障措施。依据我国现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被评定为1-4级伤残等级的退役军人可享受终身国家供养待遇。针对选择居家休养的伤残军人,政府按月发放专门护理补贴:其中因作战或公务致残的1-2级伤残人员可获得相当于所在地职工月均收入50%的护理费,3-4级伤残人员可领取40%比例的护理费;对于因病致残的1-4级伤残人员,则统一按30%标准发放。所有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开支均由财政全额承担。

根据最新抚恤政策,杜富国同志除享有上述护理补贴外,还可获得一笔可观的抚恤补偿金,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多个领域还能享受各类优待政策。然而对杜富国来说,经济补助并非他最关心的事项,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够重返战斗岗位。为此他坚持日复一日地进行康复训练,以顽强的意志力争取早日回归战友行列。在2022年建军节前夕,杜富国被授予象征军人最高荣誉的"八一勋章",这份殊荣由习近平主席亲自颁授。同年10月,《解放军报》发布消息证实,经过不懈努力,杜富国已顺利完成康复并正式重返原工作岗位。

2023年年初,正值寒冬腊月之际,排雷英雄杜富国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他的孩子在这个月27日平安降生,为这位英勇战士的家庭延续了新的希望。这个喜讯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喜悦,更象征着英雄精神的代代传承。

在我国西南边陲,杜富国所在的排雷部队自2015年展开行动以来,已成功完成113个雷区的排查任务。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手持专业探测设备,累计清理了超过57平方公里的高危区域,同时对24平方公里存在隐患的地带实施了永久性封闭隔离。正是有这样一群无名英雄常年驻守在边境线上,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安全屏障,才换来了内地百姓的安宁生活。他们日复一日地与死神周旋,用专业和勇气守护着国土的每一寸土地。



相关资讯

辞退CEO后,这位中国游戏大佬搞奥运会去了_电竞_丝蒂·考文垂_论坛

新闻动态 2025-06-25
大动作来了。 文/依光流 进入6月,国际电竞领域迎来新的变革。 还记得今年初,国际奥委会 (IOC)宣布,首届奥林匹克电竞运动会推迟举行,电竞入奥似乎放慢了脚步。 但近日,电竞奥运会却有了新的大动作,6月1日~6月2日,IOC在瑞士洛桑举行...

拆灶忌日诀

新闻动态 2025-01-25
初八十六十七天,拆灶大忌祸无边。 若是不慎犯禁忌,凶星恶煞来诛仙。 祖传造灶秘诀,最忌在初八,十六,十七日之三天拆除旧灶。如误用将灾难凶猛,罗仙难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TA: 如果詹姆斯今夏拒绝球员选项 独行侠可以追他

新闻动态 2025-02-05
直播吧02月05日讯据TA记者Amick、D.Aldridge、Slater联合报道,太阳继续听取有关杜兰特的报价,勇士、独行侠、火箭等多队对其有意。 文章写道:“消息人士称,哈里森因为交易东契奇而备受诟病。但是他的目标可能是杜兰特(现在或...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半岛官网赞助荷兰国家队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